東安農技專家到田間指導!∏睾 攝
中新網永州5月12日電 (唐小晴 謝助民 曾慶朋)連日來,在湖南東安縣井頭圩鎮(zhèn)石板鋪村拋荒地里,兩臺旋耕機來回穿梭。10多分鐘后,兩畝多拋荒地就完成整理!坝辛诵麢C幫忙,翻耕快多了!狈N田大戶蔣仁軍說。
中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青壯年勞力欠缺,犁田犁土、撂荒地翻耕成了“老大難”。為解決勞動力不足、耕地撂荒等問題,石板鋪村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出資25.4萬元購回兩臺旋耕機,用于耕地的旋耕、平整。“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減少農民種地成本!笔邃伌妩h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蔣文杰說。
服務到田頭,生產有勁頭。石板鋪村的耕牛下崗、“鐵!鄙蠉,是東安縣農業(yè)發(fā)展的縮影。
追肥、灌水,正在加強早稻田間管理的種田大戶蔣仁軍忙個不停。他今年流轉80多畝水田全部種糧!爸灰芾砀希衲暧质秦S收年!笔Y仁軍精耕細作,引進新品種、學習新技術,他種的糧食產量、品質不斷提升。
“糧食生產縣里很重視,今年出臺了十條促進糧食生產政策措施,縣鎮(zhèn)干部主動上門對接,督促早稻移栽進度,排查整治耕地拋荒,農民種糧底氣更足了。”蔣仁軍說。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和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東安縣轉變方式抓服務,推行“農業(yè)機械企買民租”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服務糧食生產精準度。該縣水務集團籌措1000萬元資金購買先進農業(yè)機械,以低于市場價格租賃給鄉(xiāng)鎮(zhèn)或農戶開展生產,將機械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截至目前,該縣共組織大型拖拉機400余臺、插秧機480余臺投入生產,機械總動力達80多萬千瓦,早稻機耕、機插率分別達到94.23%、39.23%,預計今年全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2%。
為確保糧食生產落實落地,東安縣把糧食生產工作為三農工作“第一要務”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將其納入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推動服務糧食生產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
在東安,村黨組織帶頭種好示范片、村黨組織書記帶頭種好示范田,全縣創(chuàng)建了100畝以上“黨建+糧食生產”示范點的村達到256個,占比超74%;村黨組織書記帶頭種30畝“書記示范田”的村達到262個,占比超76%。
“前段時間是督促搶抓農時插早稻,做好補插工作,現(xiàn)階段是服務早稻田間管理!笔邃伌妩h總支副書記蔣興艷表示,東安正打造“早專晚優(yōu)”雙季輪作示范樣板,全力治理拋荒,常態(tài)化抓好季節(jié)性拋荒和常年撂荒,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結合推行“黨建+糧食生產”“糧食生產機動巡查”等多項助糧行動,東安托穩(wěn)糧食生產底盤,讓種田大戶多種糧,農民愿種糧。
目前,東安縣完成春播糧食面積54.72萬畝,其中早稻已栽插27.6萬畝,比去年增加1.26萬畝。新增種糧大戶217戶,大戶種植早稻12萬畝,占全縣總面積43.5%,為全年糧食生產“穩(wěn)面積、穩(wěn)產量”夯實基礎。
“干部進農戶,服務到田頭,糧食生產起色很大。今年,石板鋪村集體種田130多畝,我本人種示范田31畝,全村發(fā)展種田大戶5家,全村水稻種植面積達1300多畝、旱土種糧近120畝。”蔣文杰感慨。
“我們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舉措,精準對接村民需求,主動優(yōu)化服務,為糧食生產架橋鋪路,全力穩(wěn)定糧食播種面積,提升糧食產能,堅守耕地零拋荒底線,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東安縣農業(yè)農村局局長徐斌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