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給鄧中夏夫人夏明的信
向端四 陳漢
1945年三月,日本鬼子還沒有完全投降,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已伺機對共產(chǎn)黨解放區(qū)發(fā)動猖狂的進攻。
就在這一緊張形勢下,三月一日,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于百忙中抽空,寫信給鄧中夏烈士的夫人夏明,措辭情真意切,讓人讀之潸然淚下。這封發(fā)自七十五年前的罕見信件,此時再讀,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首先展示信的內(nèi)容:
小妹同志:
來信收到了。望你寬心休養(yǎng),恢復身體,定可繼續(xù)為黨工作,以繼啟漢中夏(注1,注2)之遺志。你的冤曲現(xiàn)已獲伸,你是好人(注3),別人(注明4)是錯了。劉鼎(注5)同志前來信想和我談話,我去黨校找過他一次,不在那里。請你轉(zhuǎn)告他,七大(注6)后我再找他一談,叫他安心休養(yǎng),并加學習,我們對他是信任的。已叫我的秘書找些本子送你。
同志的敬禮!
毛澤東
1945(注7)三月一日
注1:即李啟漢同志,夏明的哥哥,毛主席的戰(zhàn)友,為革命而犧牲。夏明原名李英,鄧中夏犧牲后,她決心繼承鄧中夏的遺志,繼續(xù)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戰(zhàn)斗。“夏”意為丈夫鄧中夏,“明”為光輝的明天,意即中夏意守的事業(yè)一定會勝利。
注2:中夏即鄧中夏。
注3:主席對親人朋友中的德高望重者,常簡稱為“好人”。
注4:“別人”意指整革命同志的那些人。
注5:劉鼎,當時中共軍工的負責人,在延安整風中遭受黨內(nèi)極左分子的污蔑和打擊。
注6:即中共七大。七大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成功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注7:“1945”阿拉伯數(shù)字,可能是夏明為記住年份而加上的。
讀完此信,主席情、偉人心、為中國革命獻出生命的那些革命烈士的壯舉,連同烈士遺孀及他們的子女以及那個年代貧苦國人所受的災難,一起涌上我們腦際,怎不讓我們感奮!看著龍飛鳳舞的信件內(nèi)容,我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毛澤東與鄧中夏都是湖南人,一位出生在湘潭,一位出生在宜章,他們都從農(nóng)村走向社會,追求革命真理,因而志向一致。為了挽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他們置拋頭顱灑熱血于不顧。在長沙讀書時,他們幾乎同時受教于一代名儒、偉大的教育家楊昌濟。在楊昌濟身邊,他們又結(jié)識了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鄧中夏先毛澤東到達北平,在北京大學讀書的鄧中夏,聽說毛澤東來到身邊,迫不及待相見,兩顆火熱的心,碰撞在一起。
1934年1月22日,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幕詞中說:鄧中夏等共產(chǎn)黨人“他們在前線上,在各方面的戰(zhàn)線上,在敵人的槍彈下屠刀下光榮地犧牲了。我提議靜默三分鐘,向這些同志表示我們的哀悼和敬仰!”
延安時期,毛澤東曾多次向夏明談起鄧中夏的事跡。
毛澤東與鄧中夏有著如此不同尋常的深厚情誼,這讓我們更急切地要了解毛澤東致夏明信的精髓:
“小妹”多么不尋常的稱呼!一聲呼喚,體現(xiàn)了大哥對戰(zhàn)友的懷念,對其家屬的關(guān)切。緊接著,又一聲“同志”,這對于遭受挫折打擊的共產(chǎn)黨人來說,既是久旱逢甘雨般親人們的期盼,又是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關(guān)愛和信任?吹竭@出自內(nèi)心的親切的稱呼,我們可以想象:夏明和她的家人、朋友們在接到這封信時是何等悲切,是何等喜悅。!
于是偉人和凡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大愛、求實、忠誠,唯有英雄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等一系列字眼和句子就一齊涌上心頭!
寫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信件的接收者夏明,她原名李英。
鄧中夏十五歲時,父母便給他包辦了一件婚姻:將大兩歲的女子楊賢懷許配鄧中夏為妻。鄧中夏對此事很反感,沒有和楊賢懷圓房,并進而離家出走求學問。
雖然鄧中夏與楊并無夫妻之實,但對她卻充滿同情,每寫家書時常提到她。楊賢懷喜愛鄧家的家風,她在家里就像女兒一樣奉養(yǎng)鄧家長輩。解放后,組織上將她接到北京關(guān)照。
1925年4月,鄧中夏組織領(lǐng)導了著名的省港大罷工,時年的鄧中夏31歲,但仍舊孤身一人。
也是在這一年,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部部長、李英的兄長李啟漢返回家鄉(xiāng),贖回給人當童養(yǎng)媳的妹妹李英。李英比鄧中夏小14歲,對于從小吃盡苦頭的這位相貌俊秀、手腳能干的姑娘,鄧中夏很是喜歡,有空時便教她讀書寫字,漸漸,兩人互生感情。
李英也與鄧中夏志向一致,心心相印,后來便與鄧中夏結(jié)成了夫婦。1926年8月,在劉少奇、何寶珍的見證下,32歲的鄧中夏與17歲的的李英喜結(jié)連理。在鄧中夏的影響下,李英也積極投身革命活動。
國民黨反動派“四·一二”政變不久,廣州也發(fā)生反革命叛亂。1927年4月15日,李啟漢慘遭殺害,犧牲時年僅25歲。
李英和鄧中夏曾經(jīng)有過幾次愛情的結(jié)晶,但因為革命形勢十分險惡,他們的孩子不是夭折,便是送給他人或失聯(lián)。
1928年2月,鄧中夏前往上海開展地下工作,不久,鄧中夏和瞿秋白等前往莫斯科。鄧中夏走后,李英生下第三個孩子。孩子取名斯狄爾(英文Steel的譯音),寓意強大,堅韌不拔。
1929年初,李英懷抱4個月大的孩子,突破封鎖,來到莫斯科。這年2月10日,他們終于和孩子照了一張全家福?上У氖,他們回國時要過國境線,帶孩子不方便,就將孩子寄養(yǎng)在莫斯科保育院。莫斯科保育院里寄養(yǎng)了不少國際上共產(chǎn)黨人及國際友人的后裔。新中國成立后,許多中國家長接回了自己的兒女,因為人數(shù)多,接錯孩子的現(xiàn)象也存在。待夏明回頭接孩子時,一歲多的孩子怎么也找不到了,這真是人生中一大不幸。
1932年11月?lián)谓煌▎T的李英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緊接著,由于叛徒告密,鄧中夏也被捕。此時,鄧中夏的真實名字并未暴露,他使用的是假名“施義”。敵人將李英帶至鄧中夏住的牢房,逼他們夫妻相認,逼李英說出施義的真實名字即鄧中夏,李英寧死不從。不久鄧中夏英勇就義,時年39歲。李英雖遭受“老虎凳”等一系列酷刑,但她嚴密守住了黨的機密。
直到1936年,李英才被同志們營救出來。出獄后的李英,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夏明,表明了她堅定不移的志向。此后,他先后在西安、延安、太行山等地堅持革命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她先后在勞動部、輕工業(yè)部工作,她無時無刻不懷念她的摯友和飽受磨難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丈夫和兄長鄧中夏。
1989年,夏明含著熱淚,面帶笑容離開了人世,享年78歲。